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实验室简介

2016年10月14日 19:51  点击:[]


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依托河南科技大学、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等单位联合共建而成。河南科技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学科门类齐全,牡丹科研实力雄厚;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牡丹品种收集、鉴定、应用的资源库和重要的旅游观光基地。本实验室拟设牡丹遗传育种研究室、牡丹生理研究室和牡丹资源利用研究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张启翔教授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由华中农业大学包满珠教授和河南科技大学孔祥生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由河南科技大学史国安教授担任。

实验室学术队伍富有朝气与活力,研究手段齐全,目标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清晰,研究课题来源广泛。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讲师1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副教授共12名。本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牡丹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加工利用;2、牡丹栽培生理研究;3、牡丹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研究。实验室现有牡丹面积34公顷,100余万株,搜集牡丹野生原始种6个,野生亚种2个,栽培品种800余个;拥有用于牡丹生产、科研及应用的全套仪器设备,价值达2000余万元;本实验室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及洛阳市科技局专项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本实验室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牡丹生物学研究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牡丹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成为市内一流、全省有名、全国有影响的开放型牡丹研究特色实验室,为洛阳乃至全国的牡丹科学研究与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洛阳市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简介

洛阳市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河南科技大学组建而成的。近3年来,该重点实验室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217篇,选育出拥有品种保护产权的小麦新品种1个(金丰3号)。目前在研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现有研究人员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博士12人,已构建了一支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教授、副教授为代表,以青年博士为骨干,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有良好发展态势的高水平研究队伍。该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李友军教授长期从事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和作物高产栽培理论方面的研究,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旱作区小麦夏玉米节水抗灾培肥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等科研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出版著作(教材)13部,在《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模范教师。

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目前该重点实验室已形成了4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1)耐旱节水作物新品种选育。以现代植物遗传理论为基础,依据耐旱节水品种的遗传、生理机理,以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等为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选育与区域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小麦、玉米、烟草、甘薯等农作物新品种,充分利用区域农业资源、实现作物优质高产。(2)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研究。以作物个体或种群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作物生理生态功能和干旱逆境条件下作物生态适应的机理;揭示作物的光合生产、呼吸消耗、水分平衡特性,为高效利用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3)抗旱节水栽培新技术体系研究。以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和基因型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与抗(耐)非生物胁迫生产的理论、技术途径和适宜的栽培调控措施,实现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4)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研究。以豫西干旱、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水分循环研究,探明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过程。研究半湿润半干旱区农业生产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建立旱地农业增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新体系。

该重点实验室拟经过2年的建设,建立开放、动态、联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凝练和稳定学术方向、把握学科前沿、保持和巩固学术优势。以完备的试验条件、健全的管理制度、优越的学术环境、活跃的学术氛围、一流的科研成果,逐步提高实验室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实验室逐步成为在国内具有先进实验条件、管理水平较高的科研创新基地,成为承担国家、省部级旱作与节水重大研究课题的研究基地,成为河南省旱作与节水研究领域里高科技人才(硕士与博士)的培养基地,成为河南省和洛阳市抗旱与节水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扩散基地,为洛阳、河南乃至全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农学与生物实验中心

农学与生物实验中心隶属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现有建筑面积1930m2,1000元以上设备1200余台件,设备总值1200余万元。本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由主管院长负责,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

本中心主要承担农学、农学(卓越)、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类、植物生产类、园艺、林学、园林、植物保护等12个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年均承担实验课程门数68门。承担植物学、生态学、植物营养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4个硕士点和1个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点的实验教学任务。

多年来,实验中心在圆满完成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还积极为实际生产和科研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全面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师、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和大学生科研训练(SRTP)项目,实验中心承担的开放实验项目获学校“挑战杯”一、二、三等奖。科研项目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承担实验技术开发基金项目39项, 获校级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等奖项;完成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

农学与生物实验中心按功能下设显微观测实验室、开放实验室、资源环境实验室、生育形态实验室、气象生态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共7个功能实验室。

显微观测实验室:主要承担显微观测类实验,包括植物学、植物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使用显微镜的试验项目共30个。实验室面积215m2,2个实验室和2个预备室,同时可共72人上实验,显微镜1人一组,拥有荧光倒置显微镜、电视显微镜等比较先进的设备。

开放实验室:由于各实验室平时的教学任务安排比较充足,只能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的一定时间内开放,为保证教师和学生随时对实验室开放的需要,专门设置了开放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83m2,2个实验室。综合开放实验室着眼于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热情,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功能性实验室,现有凯氏定氮仪、火焰光度计、分光光度计、烘箱、光照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冰箱、离心机等设备。综合开放实验室主要承担农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及科研训练实践教学任务。

资源环境实验室:本实验室主要承担资源环境科学类实验,包括土壤肥料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研究法、环境监测与评价、土壤农化分析等6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项目44个。实验室面积215m2,2个实验室和2个预备室,可共72人同时上实验,拥有美国瓦里安公司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等比较先进的设备。

生育形态实验室面积248m2,2个实验室,2个预备室。主要承担生育与形态观察实验,包括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育种学、农学概论、耕作学、种子学、种子生产与检验、种子加工与贮藏等共40个实验项目。拥有蛋白质测定仪等较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

气象生态实验室面积97 m2,1个实验室,1个预备室。主要承担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等共6个实验项目。

生理生化实验室:主要承担生理生化方面的实验,包括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化分析技术等课程25个实验项目。实验室面积217m2,2个实验室和2个预备室,同时可共72人上实验,各种仪器可满足2人1台套。实验室配制了光合蒸腾作用测定系统等较先进的设备。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承担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方法、酶工程、植物天然产物开发、细胞工程等课程的20个实验项目。本实验室面积221m2,可同时满足72人的实验开出,拥有全自动高压灭菌锅、高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PCR仪、分子杂交箱、核酸分析仪、凝胶成像系统等比较先进的设备仪器。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拥有Nanodrop One超微量分光光度计、Eppendorf 5810R和Eppendorf 5424R高速冷冻离心机、Retsch MM400混合型组织研磨仪、Syngene/G:box F3凝胶成像系统、Thermo fisher 88300V超低温冰箱、Life technologies Verriti梯度PCR仪、Biometra TOne 96 PCR仪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面向全院师生开放,可承担学生毕业论文及部分科研、实践教学任务。

教育部 河南省教育厅 科学技术部 河南省科技厅 农业农村部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西北农业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