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王黎明

2024年09月01日 10:00  点击:[]



王黎明

 

 



职称/职务

副教授/硕导

电子邮箱
lmwang1@163.com

讲授课程

1. 作物育种学(本科生)

2. 高级作物育种学(硕士生)

3.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博士生)

 

 

个人简介

王黎明,男,汉族,山东日照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河南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2006年师从山东农业大学王洪刚教授获得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底至2011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植物系Zhongguo Xiong实验室作访问学者研究。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作物育种学类课程《作物育种学》、《植物分子育种》、《高级作物育种学》等专业课程,获得河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及多次教学优秀奖。

长期从事小麦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工作,致力于小麦农艺性状尤其是穗部性状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鉴定,完成了小麦芒长抑制基因B1的精细定位并对其芒长发育及其调控相关基因进行了分离与功能解析;重点开展了小麦颖壳发育及其硬度的遗传分析,试图解析调节小麦颖壳发育及其硬度的分子进化机制;利用籽粒品质相关性状功能标记开展优异种质筛选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主持/参加选育了“科大111”、“河科大9612”、“金丰3号”等3个小麦新品种。在《中国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学报》、《BMC-Genetics》等国内外刊物发表期刊论文40余篇。多次获河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教育经历

1995.09-1999.0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师范专业本科,获农学学士学位

2001.09-2006.07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博连读,获农学博士学位

(二)工作经历

1999.07-2002.03  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助教

2002.03-2006.06  河南科技大学教师,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助教

2006.06-2008.12  河南科技大学教师,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讲师

2008.12-至  今  河南科技大学教师,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副教授

其中:

2008.12-2011.0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博士后

2013.03-2014.02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Visiting scientist

(三)研究方向

1. 小麦种质创新与优良基因挖掘

2. 小麦分子育种与新品种选育

3. 小麦种子生物学

(四)学术兼职

1. 河南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

2. 河南省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专家

(五)社会服务

1、主持“三区人才”项目,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多年多次去伊川等地区经常参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社会服务,包括培训授课和现场技术指导,2018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

2、作为河南省红薯专家服务团成员,多次到伊川、汝阳等地区经常参加红薯产业社会服务,推动当地红薯产业的发展。

3、多年多次奔赴洛宁进行退耕还林、新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政策以及转基因科普宣传等社会服务活动。

(六)荣誉奖励

科研奖励:

1.“中间偃麦草中控制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基因的鉴定及其遗传分析”,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第1名,2011);

2.“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河科大9612’的选育”,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6名,2009);

3.“豫审小麦新品种‘金丰3号’的选育”,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第4名,2006);

4. “高产、优质、广适玉米单交种豫玉28的选育与推广”,河南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2名,2006);

5.“小麦花生玉米间套作高产技术体系建立与示范推广”,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第8名,2012)

教学奖励:

1.“农学专业遗传育种类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与改革”,河科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1名,2011);

2.“作物育种学B”,河科大一流本科课程(第1名,2021);

3.“作物育种与种子学”,河南省高校合格基层教学组织合格(第1名,2019);

4.“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河科大研究生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第1名,2019);

5.“‘新农科’背景下《作物育种学》类课程创新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河科大教研教改项目(第1名,2019);

6. 河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理论)二等奖”,2015年9月;

7.河南科技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2017年3月;

8.河南科技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2018年1月;

9.河南科技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 2019年1月;

10.河南科技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2020年12月

荣誉称号:

1. 河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2021年7月;

2. 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2019年12月;

3. 河南省脱贫攻坚“优秀科技特派员”,2019年10月;

4. 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6月;

5. 河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2015年9月;

6. 河南科技大学“创先争优先进个人”,2011年6月

 

科研情况

(一)科研项目

1.主持,小麦颖壳基因TgX的精细定位及其遗传与驯化的分子机制(U13043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8万,2020.01-2022.12

2.主持,小麦芒长抑制基因B1的精细定位及其调控芒发育相关基因的分离(U13043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万,2014.01-2016.12

3.主持(第二),小麦开花基因FT的相关功能研究(308713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万,2009.01-2010.12

4.主持,基于小麦太谷核不育轮选群体的遗传改良及其高产绿色品种选育(编号202102110022),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0万,2020.01-2022.12

5. 主持,“三区人才”项目,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项目,8万,2018-至今

6.主持,小偃麦异代换系中偃麦草染色体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编号2008KF01),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8万,2008-2011,主持;

7.主持,中间偃麦草中与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与染色体定位,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8B210004),2009.01-2010.12

(二)科研论文

1. Kong WW , Wang LM, Cao P, Li XF, Ji JJ , Dong PH, Yan XF, Wang CP,Wang HG, Sun JQ. Identification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EMS-mutagenizedwheat mutants conferring lesion-mimic premature aging. BMC Genetics, 2020, 21:88

2. 王黎明,孔维玮,高华利,董普辉,闫雪芳,王春平,王洪刚,李兴锋. 小麦4B染色体上LOX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区域分布. 作物杂志,2021,1:32-37

3. Pang YL, Wu YY, Liu CX, Li WH, Amand PS, Bernardo Amy, Wang DF, Dong L, Yuan XF, Zhang HH, Zhao M, Li LZ, Wang LM, He F, Liang YL, Yan Q, Lu Y, Su Y,  Jiang HM, Wu JJ,  Li AF,  Kong LR, Bai GH, Liu SB. High-resolution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and genomic prediction for disease resistance and cold tolerance in wheat.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21, 134(9), 2857-2873

4. Pang YL, Liu  CX, Wang  DF,  St Amand  P, Bernardo  A, Li WH,  He  F, Li  LZ,  Wang  LM, Yuan  XF,  Dong L, Su  Y,  Zhang HR,  Zhao  M, Liang  YL, Jia  HZ, Shen  XT,  Lu  Y,  Jiang HM,  Wu  YY,  Li  AF,  Wang HG, Kong  LR,  Bai GH,  Liu SB. High resolution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genomic regions and candidate genes for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wheat. Molecular plant, 2020,13 (9): 1311

5. Pei Caom, Xiaona Liang, Hong Zhao1, Bo Feng, Enjun Xu, Liming Wang, Yuxin Hu. Identification of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trolling spike-related traits in hexaploid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Planta, 2019, 250:19671981

6.王黎明,李永霞,高华利,王春平,王洪刚,李兴锋.小麦穗发芽基因等位变异及其区域分布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2019, 39(1): 0052-0058

7.王黎明,高华利,柴军琳,董普辉,王春平,王洪刚,李兴锋. 不同生态区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等位变异的区域分布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2017, 37(12): 2370-2377

8. 高华利,王黎明,柴军琳,董普辉,王春平,李兴锋.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及应用.中国粮油学报, 2016, 31(8): 152-157.

9. 高华利,王黎明,董普辉,柴军琳,张亚,袁平丽,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储藏蛋白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子, 2015, 34(2):80-85.

10. 柴军琳,孙阳阳,贾小平,姚俊卫,王黎明,董普辉. 一种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鉴定及恢保关系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36(8): 1003-1007.

11.孔欣欣,王春平,王黎明,董普辉,庞玉辉,张鹏飞. 36份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遗传多样性的鉴定与分析. 种子,2016, 35(11): 62-66.

12.Chun-Ping Wang, Kun Luo, Li-Ming Wang, Hui-yan Zhao. Molecular Mapping of Resistance Gene to the English Grain Aphid, Sitobion avenae, in a Chinese Wheat Line XN98-10-35. Molecular Breeding. 2015,35:203:1-11

13.Chun-Ping Wang, Zheng-hong Wang, Hui-yan Zhao, Qi-di Zhu, Kun Luo, Li-Ming Wang, Pu-Hui Dong. Expression of resistance genes to the grain aphid, Sitobion avenae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2013,13:90-100

14.Puhui Dong, Beiru He, Guanghui Guo, Yingang Hu, Liming Wang, Jianguo Yuan. Inheritance and chromosome location of photoperiod-thermo 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in wheat line Xinong291S. Plant Breeding, 2012, 131: 695-699

15.王春平, 张伟, 孔欣欣, 王黎明, 董普辉, 余振鹏. 小麦种质资源98-10-35抗麦长管蚜的世代遗传变异分析.种子,2013,32(6):5-8

16.陈桂玲, 余利, 王黎明, 李滨, 童依平, 王洪刚, 李兴锋*.小偃6号及其衍生后代品质相关性状基因的分子检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3): 456-468

17.袁建国, 刘虎星, 董普辉, 王黎明*.小麦太谷核不育F1轮选群体扬花期与株高的遗传控制.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2):47-51

18.董普辉, 王爽, 杜娟, 张威, 王黎明, 袁建国.小麦育种亲本材料Dx5、Bx14亚基及1BL/1RS易位的分子检测. 种子,2012,31(5):1-4

19.王黎明,朱玉丽,李兴锋,王洪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的SSR标记筛选.植物保护学报,2011,38(3):215-220

20.王黎明,林小虎,张平杰,张志雯,王玉海,赵逢涛,高居荣,李文才,李兴峰,王洪刚.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代换系山农0095的选育及鉴定,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0):1958-1964

21.王玉海,王黎明,鲍印广,崔法,郝元峰,宗浩,李兴锋,高居荣,王洪刚.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不同杂种世代的染色体及性状分离特点.作物学报,2009,35(7):1261-1267

22.董普辉,袁建国,冯昞瑶,王黎明,韩赞平,高双成,袁爱梅.矮败小麦两种杂交方式后代群体株高遗传特点观察.河南农业科学,2009,11:18-21

23.董普辉,胡晓强,王黎明,韩赞平,袁爱梅,袁建国. 普通小麦品种(系)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种子,2009,28(7):82-84

24.董普辉,袁建国,韩赞平,王黎明,袁爱梅.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河科大9612的选育与应用.作物杂志,2009,3: 118

25.朱玉丽,王黎明,王洪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5e的SSR标记研究.分子植物育种,2008,6(6):1080-1084

26.王黎明,林小虎,赵封涛,郑晓雯, 高居荣,李兴峰,王洪刚.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西北植物学报,2005,25(3):441-447

27.王黎明,刘树兵,李兴锋,王洪刚.小麦黄矮病抗性基因及其鉴定研究进展.麦类作物学报,2003,23(3):123-127

28.林小虎,王黎明,李兴锋,赵逢涛,高居荣,李文才,陆文辉,王洪刚.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植物病理学报,2005,(1):111-116

29.赵逢涛,王黎明, 李文才,林小虎,李兴锋,高居荣,王洪刚.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实验生物学报,2005,38(2):133-139

30.林小虎,王黎明,李兴锋,陆文辉,赵逢涛,李文才,高居荣,王洪刚.抗白粉病八倍体小偃麦和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作物学报,2005,31(8):1036-1041

31.王黎明,林小虎,赵封涛,王洪刚.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及其优良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中国草地,2005,27(1):57-63

32.林小虎,李兴锋,王黎明,陆文辉,王洪刚.麦类作物体细胞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实验生物学报,2005,38(2):126-132

33.张志雯,陈于和,王黎明,李兴锋,王洪刚.小麦-簇毛麦种质系‘山农030713’的细胞学和SSR鉴定.西北植物学报,2006,26(5):921-926

34.张富厚,王黎明,郑跃进,马占强,韦淑亚.不同种植密度对亚有限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2006,12:44-50

35.王黎明,朱玉丽,李兴锋,刘树兵,王洪刚.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西北植物学报,2007,27(5):1047-1053

36.王黎明,李萍,王合坚,王洪刚.早熟型小麦种质系山农0057的选育及其细胞学鉴定.河南农业科学,2007,11:27-29,32

37.王黎明,王合坚,李萍,王洪刚。小偃麦种质系“SN0606”的形态学和细胞学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8825,8829

38.李萍,王黎明,李本,王洪刚.小麦异代换系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13):3824-3825

39.王黎明,李兴锋,刘树兵,王洪刚.小麦微卫星标记在中间偃麦草中通用性研究.华北农学报,2007,6:50-52

40.王黎明,王合坚,李萍,王洪刚.抗白粉病小偃麦种质系的选育与鉴定.种子,2008,2:10-12

41.王黎明,陈传印,游红涛,王洪刚.小麦微卫星标记及其在小麦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8484-8485,8489

42.贾海燕, 毕瑞明,王黎明,高居荣,王洪刚.农杆菌介导转基因小麦植株的获得和检测.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4):493-495

43.林小虎,李兴锋,王黎明,赵逢涛,王洪刚.禾本科小麦族三个物种的核型及进化关系分析.中国草地,2005,27(2):22-26

44.陆文辉,林小虎,李兴峰,王黎明,陈寅初,王洪刚.抗条锈小滨麦易位系的鉴定.作物学报,2005,31(1):88-91

(三)教材、著作

1. 张泽民主编,王黎明副主编.玉米杂交制种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6.

(四)授权专利

1. 小偃麦异代换系中外源染色体的微分离方法(ZL201210060698.7),第一名,2013.08

2. 小麦新品种:科大111(豫审麦20210093).主持,第1名,2021.06

3. 小麦新品种:河科大9612(2008015).参加,第4名,2008.09

4. 小麦新品种:金丰3号(2005003).参加,第6名,2005.10

 

 

上一条:李娜

下一条:张严玲

教育部 河南省教育厅 科学技术部 河南省科技厅 农业农村部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西北农业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