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我院师生的学术交流,9月9日上午在农科1号楼215会议室,农学院/牡丹学院成功举办第1期面向全院教师与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本次学术讲座邀请农学系青年教师郭彬彬博士、汪江涛博士分别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新疆棉花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和《小麦氮素营养的高光谱监测》的学术报告。全院无教学活动的教师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学术交流会,会议由副院长石兆勇教授主持。
郭彬彬博士主要从事小麦生长监测与栽培调控研究。以第一作者在《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和《Field Crop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其中一区论文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件。在报告中,郭博士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向师生们讲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的机理,随后重点介绍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小麦氮素营养的长势监测、精确诊断以及优化调控的方法。在提问环节,郭彬彬博士就小麦高光谱遥感监测中的热点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和深入探讨。
汪江涛博士,主要从事间套作高效水肥利用、间套作种间营养竞争与互补效应、种植制度及其生理生态的研究。在《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Crop Journal》、《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报告中,汪博士详细介绍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根系可塑性生长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响应,并引入生态学观点从生长冗余的角度出发,明确了膜下滴灌棉花生育前期促进根系生长,以及生育后期减少根系冗余从而实现节水增产的机理。报告结束后,汪博士围绕根系研究和滴灌应用等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讨论。
郭彬彬博士和汪江涛博士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参加学术交流的老师以及在座研究生针对讲座的内容展开了热烈的提问与讨论,现场气氛活跃。此次农学院/牡丹学院2021-2022学年第1期学术交流会的顺利举办,为我院师生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激发了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
(通讯员 刘青青)